目前分類:♫~輔導。諮商~♫ (11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1.我得比必要的更友善,他可能面對著一個不得不打的仗。

2.千萬不要讓孩子控制我的情緒,或者露出一點點因為他的行為而感到困擾的表情,只要我不要以負向的情緒回應,就不會被他操控。

3.在諮商情境中,我的任務不在於執行每個負面行為的管教,而是把握機會展現我對孩子的接納與理解。

4.突然想起大學時代,被香如老師督導,他問我”你這樣做,是為了他,還是為了自己?”

5.也許這些來來回回的過程,都是他無意識的在試探我:我展現對他的包容與愛,是因為他願意改變;還是即使情況惡化或退回原點了,我仍然願意接納他真正的樣子?

樂寫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我開始成為一個媽媽後,發現自己道德感和羞恥心的標準,都在逐年的往下修(掩面),是一個不斷被踩線、然後只好後退的過程(笑)。
 
當你們隨著時光逐漸長大、腳步站穩,確定自己的界線,就是媽媽我完成任務的時候。
 

樂寫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d3879de9111dd35e6fb3293cbf7e47b7  
是因為這道牆有了裂縫,

外面的光才能透進來。

就像你也總是在深刻的創傷之中,更能看見心靈的光亮。

樂寫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看了有感的佳文分享: 

網路原文:http://blog.uknowiknow.com/2014/08/22/kim/

「他對弱勢嚴厲,卻換來一個老師學生互道「愛你」的班級」

原來他們不需要同情,而是嚴厲的幫助

「你怎麼對待他們,他們就表現出什麼態度,」詹敬農說,對他們嚴厲其實是讓他們回到現實,弱勢族群的確面對的就是更加艱難的挑戰,政策上的鼓勵或許帶來寬鬆、特殊的同情補助,這些複雜政治形成的政策帶給孩子的,卻是從小「認輸」,停止嘗試、突破的錯誤結果。要幫助他們,作為教育者,就是替他們找回自己負責任的能力跟態度,嚴厲只是符合現實,過度的讚賞反倒是讓他們走進虛假的泡沫。

樂寫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他是一個負向能量過滿的小孩,習慣指責對方來證明自己的強大。

一再的和老師衝突、不斷的對同學充滿敵意,這個巨人背後,其實有一個受傷的孩子住在心裡。

在諮商室裡,不正義可以被接納,憤怒可以被接納,怨恨也可以被接納……我珍惜孩子的真實感受,帶孩子自我覺察,本就是諮商工作中很重要的功課。

看見孩子的武裝、攻擊性,若我用暴力來解決孩子的暴力,只會讓療程收短利而無長效。

希望被重視、被傾聽、被接納的需求,卻用武力馴服他人,並不是明智之舉。就像北風和太陽的故事,北風的蠻力,只會讓旅人把外套拉得更緊;相反的,溫暖的陽光煦煦,才是讓旅人鬆手的關鍵。

樂寫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學期的一開始,參加了一場由陳意文心理師主講的督導研習。

SFBT是最近非常火紅的諮商學派,上學期,學校輔導會議正好選了他的書「遇見孩子生命的曙光」來進行共讀討論呢。

 

自我覺察,一直是我很擅長的能力()

當老師拋下為什麼會來當一個輔導老師」、「輔導對自己的意義是什麼」這樣的問題時,我幾乎可以不假思索的回答。

樂寫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同理一個人,並不代表要認同這個人。

接受一個事實,並不代表喜歡這個事實。

討厭孩子的行為,並不代表要討厭孩子這個人(轉引自洪仲清臨床心理師FB)。

 

輔導個案的過程,常常會有許多時刻,在諮商室裡個案的看法會挑戰自己的價值觀,大概是我在導師位置工作太久,非黑即白的觀念一時難以轉化,洪醫師一席話,點醒我要把孩子的行為和孩子這個人分開來看,就是心理學裡”外化”的概念。

樂寫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學期一開始,輔導會議在發包個案時,我就先告訴長官,我任教的班級,不能排個案,這是為了避免雙重關係。

或許是我當老師時,自己在教室的情境裡,顯得比較嚴肅,一板一眼又沒得商量,和諮商師的形象大相逕庭吧,我怕小孩錯亂,也怕自己錯亂()

教學和諮商,這兩件事,在我的task中,是必須分開的。

 

這次的任教班級,教到了一些略有私交的同事的孩子。

樂寫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其實,諮商師如果自己有些結解不開,輔導過程就會卡住。

不管再離經叛道的個案出現在我眼前,我都,應該學習更開放的胸襟,無條件接納,是吧?我的導師,阿秀姐(笑)。

從導師的角色脫身,站在一個超然的立場,不設限的立場,才有辦法開始一段新的關係。

雖然我可能認知失調,角色衝突,但,不斷提醒自己,晤談過程千萬不要導師魂上身,默念:”無條件積極關注,真誠一致同理心”這14字箴言。

PS.我會不會做一年兼輔之後,然後崩潰轉去做訓導?()

樂寫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孩子過動怎麼辦?精神科醫師:沒有「問題孩子」,只有「帶著問題的孩子」/蔡伯鑫醫師

http://health.businessweekly.com.tw/AArticle.aspx?ID=ARTL000016036&p=3

 

轉引自蔡伯鑫醫師原文:

「吃藥或不吃藥的決定,沒那麼嚴重的。」這並不是說我們輕忽了吃藥的潛在影響,而是恰恰相反--這是那麼嚴肅的一件事,所以我們更要輕鬆以對。因為吃藥或不吃藥,從來都不是二選一的問題。光吃藥不代表我們做得夠多,不吃藥也不代表我們什麼都不做;甚至可以這麼說,吃藥或不吃藥「本身」並不是重點,我們怎麼去「理解」為什麼要吃藥或不吃藥才是重點。畢竟我們不是「料理東西軍」裡深怕吃不到食物的來賓,我們真的可以不必被焦慮驅使才去做出決定。

樂寫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個學期開始,我離開導師的崗位,加入輔導的陣容,回到"本行"(笑)。

回到個人中心,回到完形,回到那個好久好久以前,熱愛輔導工作的自己。

好,開始了。

e9169f81a0fee009b09c008d2a40f4e0  

 

樂寫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