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之前學校在會議時說,有家長打電話來抗議:老師不准孩子到學校吃早餐,他無法接受。
家長質疑老師的規範時,有沒有先與老師討論過呢?絕對不只有「節省垃圾量」這麼簡單而已。

現在辦教育完全是「賓客至上」,把學生家長當消費者--學生要開心,家長要滿意,沒有人真的關心天天站在第一線的級任老師的心情,在上位者忘記了教育的初衷,忘記教育真正的本質,教育隨著家長聞雞起舞,實在期期以為不可。

再這樣下去,我想沒多久就會有家長要求學校早上十點提供點心、下午三點要給孩子喝下午茶了;那麼,放學時要不要雇一輛馬車接這些小公主、小王子回家呢?

就拿吃早餐這件事來說好了。
一日之計在於晨,各班的早自習,往往安排了各式各樣、琳瑯滿目的活動,抄聯絡簿、訂正作業、上靜思語、讀經、補救教學、讀報,甚至我們班上也一直在推行晨讀的活動......吃完早餐到校,正好是頭腦最清醒的時候,各式各樣的學習刺激孩子的腦部活動,對於之後的上課也有很不錯的助益。

反過來說,沒吃早餐的孩子一早來便懶洋洋。肚子空空、腦袋也昏沈沈,做什麼事感覺都慢半拍,下了課,可能還有沒抄完的聯絡簿、還沒訂正好的甲乙本,別人可以利用下課時間上廁所、休息,他卻得利用下課時間吃早餐,十分鐘下課吃不完,只好等下一個下課十分鐘,不一會兒又噹噹噹上課了,小小一個「沒吃早餐」,卻搞得整天都匆匆忙忙,吃早飯沒有品質、下課沒有休息、上課更加不專心,學習效果自然打折扣。

從第一年教書到現在,我都是要求孩子吃完早餐再上學的,不因為時間、地點或是其他原因有任何的改變。當然,凡規則必有例外,人有失足、馬有亂蹄,我也可以接受偶而來不及、只好把早餐拎到學校來吃的學生個案,對於這種「意外」,我會要求孩子利用下課時間,站在我身旁,把早餐吃完再做其他事。

仔細觀察,他這一天往往匆匆忙忙,事情做的七零八落,難免遭老師一番數落,原因無他,因為做事情的「節奏」和其他同學不一樣--別人開心下課時,他正在吃早餐;上課時,他才要上廁所(因為下課忙著吃,沒空去上),上完廁所回來,同學已經完成兩道練習題,等他要開始做時,老師已經準備進行下一個教學活動,沒空等他了,這就是我說的「慢半拍」,一節課慢半拍,一整天下來,孩子可能神不知鬼不覺的落掉好幾小節甚至一大段。

在實習那一年,我觀摩過孩子在學校吃早餐的壞處;開始任教後,也真正見識到吃完早餐再上學的好處。我更加堅定我的信念--不管我帶哪一個年級,「吃完早餐再上學」都是我和孩子見面時,第一個生活公約。

小學時,家人總是要求我把早餐吃完才能出門上學。
張羅早餐的是我的阿嬤。阿嬤很愛煮粥,我每天早上兵荒馬亂的趕上學,很想吃麵包將就,苦苦哀求阿嬤,就是不答應,她老人家一直覺得這樣才健康,連爸爸媽媽也說不過她。一大早,就見我的粥擺在電風扇前「吹涼」,阿嬤拿著蒲扇當芭蕉扇用力搧,就怕我急吃稀飯,燙傷了口。慈愛阿嬤的影像,至今我仍印象深刻。

此後,我寧可提早十分鐘起床,養成了吃過早餐才出門的習慣。
我這樣要求我的學生,我也這樣要求自己,孩子吃過早餐才上學,我也不在學生面前吃早餐。

每一屆的第一次懇親日,我都十分誠懇的拜託家長,關於「吃完早餐再上學」、「準時上學不遲到」這兩件事,同時也「不可妥協」的要求家長務必與我合作。特別是一年級,孩子沒上過小學,一切規矩都很好建立,一開始養成好習慣,一生受用無窮。

家長願意與老師攜手合作,孩子也會從中觀察父母如何做,就像他在學校,從老師身上學習一樣。專家說:「教育無他,愛與榜樣而已。」
如果他知道父母親會對老師的要求打折扣,那麼就無法避免的,以後他一定也會對父母對他的要求打折扣。
如果他發現爸媽和老師是同一陣線,那麼他自然得悉聽尊便,沒得商量。

孩子從許多小細節學會遵守團體規範,別以為孩子不懂,其實不管多小的孩子,他都在看、都在學的。
對規範的服從,是一種合群的表現,也是對整個團體的尊重,尊重老師、尊重別人,也是尊重自己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樂寫老師 的頭像
    樂寫老師

    樂寫老師的教學隨筆

    樂寫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