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一直覺得作業的份量可以隨假期天數增加,但不應隨假期長短成「正比」。
例如前幾天放了四天假,作業一定比週休二日多,但份量不會用「等差數列」的方式成長。
原因是我知道多數的孩子都被要求必須在假期開始前,完成大部分的作業(有些甚至被要求必須全部寫完)。
我也當過學生,當然知道學生的心情。

做假期作業的方式,大致可分為兩種--
一種是「先苦後甘」型:放假前一天,就會拚了老命完成全部的功課(例如星期五晚上一口氣寫完全部的功課)
另一種是「先甘後苦」型:拖到開學前一天,才賣了老命的趕完全部的作業(例如星期天晚上一口氣寫完所有的作業)。
據我所知,很少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會依照「等量分配」的原則去進行的。

台灣的孩子除了寫作業外,有很多事情要忙--要學英文、拉小提琴、溜直排輪,有時還要南下拜訪爺爺、奶奶、外公、外婆......。
假期原本就是緩衝的時間,應讓孩子做點充實生活的有意義活動。
所以無論作業是假期開始前先寫完,或是假期結束前趕完,我沒有太多意見,反正學校老師要求的就是「成品」。
我出的作業份量向來不多,但我希望他們的成品「品質」不能太差。
一言以蔽之,重質不重量。
但近來我發現,作業的品質並沒有因為份量少而提升,量多質差可以理解,量少質差我則無法接受。

我時常告訴孩子,我改作業時看的是「寫作業的態度」。
有付出努力、用心完成作業的孩子,學習態度良好,即使作業上有錯誤,在老師批改後也能用心的訂正,程度自然會不斷提升,下次錯誤的機會就會降低,有了成就感,便會產生學習的熱情,會更努力完成作業.......。

反之亦然,同儕間彼此能力的差距日益增大,強者越強,弱者恆弱。

我常常在想,會不會是因為多數老師的求學過程比起一般人是比較順遂、且自動自發的,所以遇見了散漫、被動的孩子便會乾著急,才想多要求,結果繞了一大圈卻發現只有老師自己一頭熱,孩子本人甚至連父母都不以為意。
為誰辛苦為誰忙?
把標準訂得太高而始終達不到,我的挫折感常油然而生。
「態度」這件事,很多時候老師是使不上力的,畢竟多數的時間,是家長的責任。

孩子自然有他的人生,他會走出他該走的路。我應該陪伴他,並給予祝福--盡力做我能做的,對於無法改變的,要有雅量去承擔且接納。



丁凡說:事情不在於辛苦不辛苦、不在於錢多錢少、而是、喜歡就甘願、甘願就值得、值得就心安、心安就沈靜得以自持、於是任何困難就通通不怕了。
跟自己念咒不嫌遲:一定要記住!一定要忠於自己的靈魂。這並不表示路會更平坦、但是會更甘願吃苦。


*  *   *

若干年後,我會如何衡量自己的價值?
希望我仍保有善良的心和對教育的熱情。
用真誠的態度,別無所求的助人,無怨無悔的付出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樂寫老師 的頭像
    樂寫老師

    樂寫老師的教學隨筆

    樂寫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