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今天國語課上生字,教到「代」這個字,不能免俗的,一定要把「伐」這個好朋友拿來比一比。
「這個伐,就是砍伐的伐......」我在台上賣力解釋。
台下一片茫然......
顯然,我挑選了一個更難的詞,來解釋原本對他們而言就難懂的字。
於是我換個方式:「對了,就是中秋節的故事,『蜈蚣伐桂』的『伐』,這個字就是砍樹的意思......」
咦?沒反應?奇怪,沒聽過嗎?以前二年級不是有教?
『老師,是吳剛吧......』終於有小孩打破沈默。
「對啊,吳剛伐桂......」我有點兒像丈二金剛。
『老師,你剛剛說蜈蚣罰跪!』小孩七嘴八舌的說。
接著台下傳來一陣爆笑,馬上有人表演起「蜈蚣罰跪」的樣子......。
天地良心啊,我完全沒有想講笑話的意思!
結論:缺乏教育意義的上課內容,小朋友總是特別感興趣,真是千古不變的真理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