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資料來源:陳安儀的筆下人生
讀者來信,問我如何為孩子選學校?我想這是大家關心的話題,乾脆大家一起來討論吧!
前兩天,朋友說個笑話給我聽。她說:「我有個朋友,捨近求遠放棄隔壁的學校不讀,刻意給孩子遷戶籍、讀一所離家較遠的學校。妳知道是為什麼嗎?」
「為什麼?」
「只因為她不喜歡那個學校的制服!」
我的朋友杏眼圓睜,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,等著我也給她一個誇張的回覆。不料,我很認真的思索了一下,回答:「ㄟ,如果那所學校的制服真的很醜,我也可能做這種事喔!」
我朋友尖叫著說:「陳安儀!妳夠了喔!」
我笑著說:「欸!小孩每天要穿、我每天要看,一穿、一看可是六年的時光耶!這可不是開玩笑的!」
朋友用力的瞪了我一眼。
老實說,對於孩子上學這件事,我其實並沒有費太多的心思,也並沒有花費很大的力氣去做選擇。
第一,我沒有能力負擔一學期動輒十幾萬元學費的私立幼稚園、私立小學,所以我在問過森林小學的學費之後,就死了這條心。
第二,我估量我的孩子並不屬於需要特別照顧的那一類孩子。我的意思是指:她並沒有令人吃驚的特殊才藝、特殊天分,也沒有令人煩惱的特殊性格、特殊需求。她喜歡朋友、喜歡上學,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孩子。我相信她有能力適應媽媽小時候能夠適應的一般幼稚園、小學。
第三,由於我本身很忙碌,我並沒有能力與時間全權負起教育她的責任與進度,因此,我也無法考慮「在家教育」這一塊。(雖然我一直覺得「在家教育」應該是個很棒的選擇。)
因此,我所能做的,就是在我家附近,為她選擇一所距離比較近的公立小學,在我能夠輕鬆負擔學費、並容易接送的狀況之下,讓她方便就近就讀。
前年選幼稚園的時候,我看了我家附近兩、三所公立幼稚園。國小附設的公立幼稚園好處是空間寬闊、有很大的國小操場可以使用,活動空間大、安全度也高。另外,公幼一定要按照國家規定的師生比例招收孩子,30個小朋友配兩個老師,師生比是15:1。
大家可能不知道,一般很多「XX雙語學校」,招牌上沒有寫明「幼稚園」、「托兒所」的,登記的都是「補習班」。「補習班」與「幼稚園」的空間法規差別相當大,除了每人分得的空間比例低許多之外,師生比的比例也比較高。另外,補習班的樓層可以高、幼稚園不行,還有消防安全設施、老師的學歷要求,都不一樣。
所以,市面上貴貴的私立幼兒園,不見得比公立國小附設的幼稚園條件好;師資也很可能良莠不齊,反而不如規範中的公幼來得安全。只是公立幼稚園只收中班以上的孩子,而且下課時間比較早,不能像私立幼稚園一樣配合家長的時間,因此很多雙薪家庭的孩子無法就讀。
我家附近有三所國小附設幼稚園。我首先考慮的,是老師對學生的態度。因此,我抽空在平常日偷偷混進去,在教室外稍微觀察了一下老師上課的情形,(我甚至藉口看房子,從隔壁房子的窗口偷看小朋友的上課狀況。)另外,我也上了學校的網站,看一下學校最近的動態、消息,以及學期目標。
最後,我實地走訪三所公幼,看看學校的環境、廁所、以及設備。最後我選擇了其中一所新的國小附幼。這所幼稚園的園長理念很新,她活用角落教學、班群教學以及主題式教學的作法,在傳統的幼稚教育中比較少見。我在參與了學校的招生說明會之後,對校長的理念及作法很認同。女兒念了一年,愉快得不得了!我想,老二未來應該還是會繼續就讀同一學校。(關於女兒就讀這個學校的故事,詳情請看拙作:「沒有問題學生,只有問題家長」。)
本來,我打算讓女兒直升這個附設幼稚園學校的國小部,因此遷了戶籍。不過,這所新小學因為太熱門了,所以後來我並沒有擠進去。看到學校人滿為患,我想想沒進去也沒關係,因此就到鄰近的其餘兩間小學去看了一看。
第一間學校的老師年齡比較大,我看到許多老師還在揮動棍子教學,心有餘悸,於是在志願表上填了另一所,就是現在女兒念的國小。
這所國小位於山邊,空氣很好,環境也不錯,雖然校舍比較老舊一點,但是離我家很近,而且,因為被新學校搶走不少學生的關係,每一班人數降低到只有10幾人,師生比接近幼稚園,感覺倒很像一所森林小學。更巧合的是,女兒分到的班,導師竟然是我的鄰居!
就這樣,女兒順利的唸完第一年小學,我也跟學校建立緊密的關係。我擔任愛心媽媽、家長委員,每天忙著跑學校,可是忙得很咧!(關於她第一年小學的經歷,請看拙作「孩子,我要教妳怎麼愛我」之「我家也有小學生」、「沒有學過注音符號的結果」....等等。)
相對於花時間「選」學校,其實我更花時間在「跑」學校。對我來說,選學校,並不「絕對重要」的原因是,我一直認為,學校只是我孩子教育中的「一環」。剩下的一大部分,還是「我」的責任。因此,我並不期待孩子一旦去了學校,回來就知書達禮、無所不知。我也並不期待,學校把我的孩子變得彬彬有禮、成熟懂事。我更不認為,學校有辦法教會她所有的知識,把她從一個小傻蛋變成一個天才。
因此,我女兒讀完大班、一年級,即將升上二年級,幾乎在學校都只上半天課。下課後,我沒有送孩子去安親班,我仍然將她視之為「我」的責任,帶著她東奔西跑,安排她運動、上自然課、音樂課。對我來說,學校教育就是學校教育,是個提供固定課程、讓她吸收基本知識的地方。她可以在學校學到如何跟同學相處,如何面對不同的老師、不同的大人,以及學習和同學互相幫助、互相適應、還有,就是離開媽媽獨立處理自己的事情。
至於下了課回家,大部分的時間,她還是我的孩子。
就如同立容老師所說:「與其畏懼孩子將來所處的環境、所交往的朋友,不如我們要先塑造他的價值觀,建立孩子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。」
因此,我的看法:選學校,的確很重要。但,不要把所有的責任都丟給學校,對一對父母來說,更為重要。
讀後心得:
親職教育這一塊向來是第一線的老師們最無法施力的部分。
孩子們犯錯,老師們可以光明正大的教導他、規勸他、糾正他。
但一旦發現原因出在家長,特別是無法溝通或溝通無效時,老師就像洩了氣的皮球,很難使得上力,孩子的發展必然受到限制。
陳安儀原本是個記者,現在偶而在一些談話性節目會看見他(也是通告藝人?)。
坦白說,有些電視節目會邀請藝人帶著孩子上節目,讓孩子表演或者分享一些育兒寶典,在電視前面的我,有時會覺得很氣(一邊氣還是一邊看,真是自作孽),首先覺得某些藝人的作為對孩子並無良好的示範,另外,他們的某些教養觀也不正確,主持人並無適時的作一些澄清,還堂而皇之的跟著起鬨,實在是誤導大眾。
所以,我對某些藝人,很感冒。
我沒看過陳安儀的孩子出現在鏡頭前,而他的某些教養觀,倒還與我頗有共鳴。
我特別留意家長們的心聲,除了以老師的角度自我反省外,也想知道家長們的觀點,在意的與不在意的到底是什麼,與我的差別在哪裡。
下面這篇文章,我特別喜歡這句「大部分的時間,她還是我的孩子」
在台北這個環境,工作壓力太大了,很多家長並無意識到這一點,所以拚命的把孩子往補習班、安親班裡送,甚至要求學校老師要做許多原本是家長責任的工作。
「到底他是誰的孩子?」有時候,我真的很想問問某些孩子的爸媽。
更扯的是,教育單位竟然也跟著聞雞起舞,把家長與老師的職責混淆不清,實在是三聲無奈。
我上一屆的孩子要升上三年級,有些家長會憂心忡忡的來拜託我能繼續教導他的孩子,或者希望我能幫他「物色」一個好老師。我都告訴他們,若有緣,我們還是有機會合作,其實,讓孩子適應不同的老師,這也是一種學習。
況且,我的專長有限,他們已跟我兩年,若孩子能跟著不同的老師,會有不同的視野,對孩子來說,我想會是更棒的禮物。
選學校、選老師重要嗎?
家長們要一路幫孩子打點這些到什麼時候呢?
先把自己的孩子教好--給孩子充分的愛,做孩子的好榜樣,相信孩子到什麼學校、遇到什麼老師都能適應得很好。
階段的轉換,擔心是必然的,但與其幫他挑選,不如教他學習適應吧。
讀者來信,問我如何為孩子選學校?我想這是大家關心的話題,乾脆大家一起來討論吧!
前兩天,朋友說個笑話給我聽。她說:「我有個朋友,捨近求遠放棄隔壁的學校不讀,刻意給孩子遷戶籍、讀一所離家較遠的學校。妳知道是為什麼嗎?」
「為什麼?」
「只因為她不喜歡那個學校的制服!」
我的朋友杏眼圓睜,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,等著我也給她一個誇張的回覆。不料,我很認真的思索了一下,回答:「ㄟ,如果那所學校的制服真的很醜,我也可能做這種事喔!」
我朋友尖叫著說:「陳安儀!妳夠了喔!」
我笑著說:「欸!小孩每天要穿、我每天要看,一穿、一看可是六年的時光耶!這可不是開玩笑的!」
朋友用力的瞪了我一眼。
老實說,對於孩子上學這件事,我其實並沒有費太多的心思,也並沒有花費很大的力氣去做選擇。
第一,我沒有能力負擔一學期動輒十幾萬元學費的私立幼稚園、私立小學,所以我在問過森林小學的學費之後,就死了這條心。
第二,我估量我的孩子並不屬於需要特別照顧的那一類孩子。我的意思是指:她並沒有令人吃驚的特殊才藝、特殊天分,也沒有令人煩惱的特殊性格、特殊需求。她喜歡朋友、喜歡上學,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孩子。我相信她有能力適應媽媽小時候能夠適應的一般幼稚園、小學。
第三,由於我本身很忙碌,我並沒有能力與時間全權負起教育她的責任與進度,因此,我也無法考慮「在家教育」這一塊。(雖然我一直覺得「在家教育」應該是個很棒的選擇。)
因此,我所能做的,就是在我家附近,為她選擇一所距離比較近的公立小學,在我能夠輕鬆負擔學費、並容易接送的狀況之下,讓她方便就近就讀。
前年選幼稚園的時候,我看了我家附近兩、三所公立幼稚園。國小附設的公立幼稚園好處是空間寬闊、有很大的國小操場可以使用,活動空間大、安全度也高。另外,公幼一定要按照國家規定的師生比例招收孩子,30個小朋友配兩個老師,師生比是15:1。
大家可能不知道,一般很多「XX雙語學校」,招牌上沒有寫明「幼稚園」、「托兒所」的,登記的都是「補習班」。「補習班」與「幼稚園」的空間法規差別相當大,除了每人分得的空間比例低許多之外,師生比的比例也比較高。另外,補習班的樓層可以高、幼稚園不行,還有消防安全設施、老師的學歷要求,都不一樣。
所以,市面上貴貴的私立幼兒園,不見得比公立國小附設的幼稚園條件好;師資也很可能良莠不齊,反而不如規範中的公幼來得安全。只是公立幼稚園只收中班以上的孩子,而且下課時間比較早,不能像私立幼稚園一樣配合家長的時間,因此很多雙薪家庭的孩子無法就讀。
我家附近有三所國小附設幼稚園。我首先考慮的,是老師對學生的態度。因此,我抽空在平常日偷偷混進去,在教室外稍微觀察了一下老師上課的情形,(我甚至藉口看房子,從隔壁房子的窗口偷看小朋友的上課狀況。)另外,我也上了學校的網站,看一下學校最近的動態、消息,以及學期目標。
最後,我實地走訪三所公幼,看看學校的環境、廁所、以及設備。最後我選擇了其中一所新的國小附幼。這所幼稚園的園長理念很新,她活用角落教學、班群教學以及主題式教學的作法,在傳統的幼稚教育中比較少見。我在參與了學校的招生說明會之後,對校長的理念及作法很認同。女兒念了一年,愉快得不得了!我想,老二未來應該還是會繼續就讀同一學校。(關於女兒就讀這個學校的故事,詳情請看拙作:「沒有問題學生,只有問題家長」。)
本來,我打算讓女兒直升這個附設幼稚園學校的國小部,因此遷了戶籍。不過,這所新小學因為太熱門了,所以後來我並沒有擠進去。看到學校人滿為患,我想想沒進去也沒關係,因此就到鄰近的其餘兩間小學去看了一看。
第一間學校的老師年齡比較大,我看到許多老師還在揮動棍子教學,心有餘悸,於是在志願表上填了另一所,就是現在女兒念的國小。
這所國小位於山邊,空氣很好,環境也不錯,雖然校舍比較老舊一點,但是離我家很近,而且,因為被新學校搶走不少學生的關係,每一班人數降低到只有10幾人,師生比接近幼稚園,感覺倒很像一所森林小學。更巧合的是,女兒分到的班,導師竟然是我的鄰居!
就這樣,女兒順利的唸完第一年小學,我也跟學校建立緊密的關係。我擔任愛心媽媽、家長委員,每天忙著跑學校,可是忙得很咧!(關於她第一年小學的經歷,請看拙作「孩子,我要教妳怎麼愛我」之「我家也有小學生」、「沒有學過注音符號的結果」....等等。)
相對於花時間「選」學校,其實我更花時間在「跑」學校。對我來說,選學校,並不「絕對重要」的原因是,我一直認為,學校只是我孩子教育中的「一環」。剩下的一大部分,還是「我」的責任。因此,我並不期待孩子一旦去了學校,回來就知書達禮、無所不知。我也並不期待,學校把我的孩子變得彬彬有禮、成熟懂事。我更不認為,學校有辦法教會她所有的知識,把她從一個小傻蛋變成一個天才。
因此,我女兒讀完大班、一年級,即將升上二年級,幾乎在學校都只上半天課。下課後,我沒有送孩子去安親班,我仍然將她視之為「我」的責任,帶著她東奔西跑,安排她運動、上自然課、音樂課。對我來說,學校教育就是學校教育,是個提供固定課程、讓她吸收基本知識的地方。她可以在學校學到如何跟同學相處,如何面對不同的老師、不同的大人,以及學習和同學互相幫助、互相適應、還有,就是離開媽媽獨立處理自己的事情。
至於下了課回家,大部分的時間,她還是我的孩子。
就如同立容老師所說:「與其畏懼孩子將來所處的環境、所交往的朋友,不如我們要先塑造他的價值觀,建立孩子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。」
因此,我的看法:選學校,的確很重要。但,不要把所有的責任都丟給學校,對一對父母來說,更為重要。
讀後心得:
親職教育這一塊向來是第一線的老師們最無法施力的部分。
孩子們犯錯,老師們可以光明正大的教導他、規勸他、糾正他。
但一旦發現原因出在家長,特別是無法溝通或溝通無效時,老師就像洩了氣的皮球,很難使得上力,孩子的發展必然受到限制。
陳安儀原本是個記者,現在偶而在一些談話性節目會看見他(也是通告藝人?)。
坦白說,有些電視節目會邀請藝人帶著孩子上節目,讓孩子表演或者分享一些育兒寶典,在電視前面的我,有時會覺得很氣(一邊氣還是一邊看,真是自作孽),首先覺得某些藝人的作為對孩子並無良好的示範,另外,他們的某些教養觀也不正確,主持人並無適時的作一些澄清,還堂而皇之的跟著起鬨,實在是誤導大眾。
所以,我對某些藝人,很感冒。
我沒看過陳安儀的孩子出現在鏡頭前,而他的某些教養觀,倒還與我頗有共鳴。
我特別留意家長們的心聲,除了以老師的角度自我反省外,也想知道家長們的觀點,在意的與不在意的到底是什麼,與我的差別在哪裡。
下面這篇文章,我特別喜歡這句「大部分的時間,她還是我的孩子」
在台北這個環境,工作壓力太大了,很多家長並無意識到這一點,所以拚命的把孩子往補習班、安親班裡送,甚至要求學校老師要做許多原本是家長責任的工作。
「到底他是誰的孩子?」有時候,我真的很想問問某些孩子的爸媽。
更扯的是,教育單位竟然也跟著聞雞起舞,把家長與老師的職責混淆不清,實在是三聲無奈。
我上一屆的孩子要升上三年級,有些家長會憂心忡忡的來拜託我能繼續教導他的孩子,或者希望我能幫他「物色」一個好老師。我都告訴他們,若有緣,我們還是有機會合作,其實,讓孩子適應不同的老師,這也是一種學習。
況且,我的專長有限,他們已跟我兩年,若孩子能跟著不同的老師,會有不同的視野,對孩子來說,我想會是更棒的禮物。
選學校、選老師重要嗎?
家長們要一路幫孩子打點這些到什麼時候呢?
先把自己的孩子教好--給孩子充分的愛,做孩子的好榜樣,相信孩子到什麼學校、遇到什麼老師都能適應得很好。
階段的轉換,擔心是必然的,但與其幫他挑選,不如教他學習適應吧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